本网讯 为进一步强化少数民族新生法治观念,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础,同时帮助少数民族学子更快熟悉求学城市、融入大学生活。9月28日,土木工程学院围绕2025级少数民族新生成长需求,开展“民族同心,法治同行”主题实践活动,先后组织学生赴安徽省监狱文化展览馆接受法治教育,前往合柴1972探访城市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智鑫、2025级新生辅导员带队,来自朝鲜族、满族、土家族等多个民族的17名新生共同参与。
第一站:法治教育入人心,筑牢思想“安全线”
本次活动首站走进安徽省监狱文化展览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沿着“法治历史沿革厅—典型案例警示厅—监管改造实景厅— 法治文化互动区”的参观路线,沉浸式感受法治建设的发展脉络与法律的严肃性。展馆内,珍贵的文献资料系统梳理了我国法治进程,生动的图文展板与震撼的实物陈列直观呈现法律实施细节,而沉浸式情景模拟则让学生“零距离”体会了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
在典型案例警示区,讲解员结合近年来涉及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真实案例,通过“身边事”警醒“身边人”的具象化讲解,“法不可违”的警示效果深入人心,让法治敬畏之心深深根植于每一位同学心中。
参观过程中,新生们始终专注聆听、驻足思考,不时围绕案例与辅导员、同学交流感悟。来自黑龙江的满族姑娘高一格在参观后分享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真切感受到法律既是约束行为的‘戒尺’,也是保护我们的‘盾牌’。作为少数民族的学子,我们更要主动学法懂法,在异乡求学路上守好法律底线,和各民族同学团结互助。”马智鑫结合现场案例与同学们交流并强调:“遵守法律是维护民族团结、实现个人成长的根本保障”,进一步强化了同学们的法治认同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二站:文化探访忆变迁,搭建融入“连心桥”
接着,师生一行转场前往合肥文化地标——合柴1972。作为由合肥柴油机厂旧厂区和老旧监狱改造而成的文创园区,合柴1972既保留了工业时代的建筑肌理与历史痕迹,又融入了现代文创设计与城市文化元素,成为展现合肥城市变迁的重要窗口。
在园区内,学生们沿着“柴油机厂旧址—监狱旧址展区—文创艺术区”的路线漫步,在斑驳的红砖厂房、复古的机器设备前驻足,聆听园区工作人员讲解合肥从工业城市到现代化都市的发展历程;在监狱旧址展区,通过老照片、实物展品与场景复原,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过往;在文创艺术区,大家欣赏特色展览、体验文创产品,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碰撞融合。
参观过程中,师生们不时拍照记录、交流感受。来自朝鲜族的新生张金远表示:“以前只在课本上了解合肥,今天走进合柴1972,才真正触摸到这座城市的历史温度,感觉和‘第二故乡’的距离更近了。”辅导员们也借此机会与学生深入沟通,鼓励大家主动探索校园周边文化场景,在了解城市中拓宽视野、结交朋友。轻松的参观氛围不仅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合肥的城市魅力与历史内涵,更拉近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少数民族新生快速融入校园生活搭建了温暖的“连心桥”。
此次实践活动将法治教育与城市文化探访相结合,既通过实地体验强化了少数民族新生的法治观念,又以文化为纽带帮助他们建立对求学城市的归属感。后续,学院将持续围绕少数民族学生成长需求,开展法治讲座、主题班会、结对帮扶、文化探访等系列活动,既守护少数民族学子的成长之路,以多元实践凝聚民族同心之力,为校园和谐稳定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更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文/图:王亮、尹迪迪、覃黄承诚;一审:叶训;二审:马智鑫;三审:王媛)
编辑:蒋芮;二审:谢炜;终审:徐庚阳